第(1/3)页
杨士奇匆匆翻着自己的笔迹:“咱们蒙学建设的资本尚且不够,为何还要给倭国人建免费学堂,还允许他们参加科举?”
听到这话,郑赐也是不明,带着疑惑看向苏谨。
然而苏谨却只是笑笑:“我来问你,治理倭国首重什么?”
杨士奇想了想:“彼人贪婪嗜杀,慕大唐文化而仅得皮毛,实与莽夫野人无异。”
“你这话说对了一半。”
苏谨也不笑了,认真的看着杨士奇:“倭人守小利而忘大义,慕强者而欺善民,所以要治他们,需从根入手。”
杨士奇疑惑:“何谓治根?”
“言、行,说简单一点,就是同一个价值观。”
杨士奇没在苏谨的书院待过,对于有些词听不大明白。
苏谨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话解释:“我要在倭国建书院,就是要他们的底层百姓,接受咱们的汉文化,用儒家之道一点一点祛除他们的愚昧,认同咱们老祖宗的文化。”
“可是,他们能接受吗?”
“如果是几百年后,也许很难。”
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小鬼子,真正开民智的时候,大致是在明治维新以后。
在此之前,还是幕府和天皇共治,愚民遍地走的时候。
在军国主义没有崛起之前,他必须想办法把这条根给他们断了。
这也是苏谨给他们留下的,最后一条自新的路。
如果还不行,其劣根真的无法去除,那就等自己的后世儿孙,直接给他沉了吧。
或者,由他亲自动手。
上辈子看过了太多的纪念馆,这辈子他不想再看。
宁愿背一世之骂名,让世人骂他苏谨是屠夫,也不愿看着那些冰冷的数字,默默流泪。
摇摇头,驱除心中的杂念,苏谨继续笑着解释:“派去倭国的‘实习官’,务必记住几点。”
杨士奇匆匆翻开笔记本:“部堂您说,我都记下来。”
就连身后的郑赐,都忍不住扯来一张纸,拿起笔瞪着渴望知识的,一闪一闪的小眼睛,在期待着什么。
第(1/3)页